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選單
:::

癌症防治專區

    每年有超過10,000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經治療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外,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目前政府補助四大癌症篩檢之政策與範圍如下:

    1. 乳房X光攝影檢查: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
    2. 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3年接受1次。
    3. 糞便潛血檢查: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
    4. 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

    「乳房攝影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及口腔黏膜檢查經費由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及衛生保健基金支應」

    大腸癌篩檢簡介

    大腸癌概況

             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篩檢政策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大腸癌篩檢政策

             在台灣,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國民健康署有效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檢查服務資訊請洽衛生局、所、或至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www.hpa.gov.tw/Home/Index.aspx)查詢。

    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檢查結果如有異常(篩檢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若出現下列症狀,請儘速就醫:

    • 大便中有血
    • 大便中有黏液
    • 排便習慣改變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 大便變細小
    •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 體重減輕
    • 貧血
    • 如腫瘤較大,則可觸摸到腫塊

    以上症狀不代表發生大腸癌,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

    如何預防大腸癌

    1. 天天五蔬果: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避免吃煙燻或燒烤食物。
    2. 維持每日運動。
    3. 二年一篩檢: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大腸癌,並有效降低2成死亡率。

    何謂糞便潛血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個案,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及早接受治療,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與進展,才能減少大腸癌的傷害。 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使用定量免疫法,不需要飲食限制,相當簡單方便。

    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做糞便潛血檢查需要注意什麼:

    1. 在糞便的不同表面刮取適量的糞便,放入內含保存液專用的採便管。
    2. 由於糞便中的血液在室溫下會被破壞,請採檢完後盡速送回;如無法於當日立即送檢,務必先存放於冰箱冷藏保存。

    檢查結果為陽性該怎麼辦?

            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建議至大腸直腸外科、腸胃肝膽科、消化腸胃系內科或一般外科,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若無法做大腸鏡檢查時,可考慮大腸鋇劑攝影加乙狀結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結果及後續處理建議:

    1. 正常:不需作其他處理,建議每2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2. 發現息肉:切除息肉,並依專科醫師指示做大腸鏡檢查追蹤。
    3. 發現大腸癌:請依專科醫師指示接受後續治療及處置。
     

    口腔癌篩檢簡介

    口腔癌防治概況

            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早10年以上。每年約有5,400名口腔癌個案,2,300人死於口腔癌,嚼檳榔、吸菸是造成口腔癌的主因。罹病後,輕則毀容,重則奪命。 篩檢政策之國外研究顯示,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口腔癌之死亡率。

    口腔癌篩檢資訊

    國民健康署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 民眾可持健保卡(18至未滿30歲原住民請多備戶口名簿)至健保特約具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檢查,相關篩檢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所)、健康服務中心或至國民健康署網站(http://www.hpa.gov.tw/Home/Index.aspx)查詢。

    如何預防口腔癌

    1.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不嚼檳榔、不吸菸、不喝酒。
    2. 有嚼檳或吸菸者,應定期接受篩檢。

    何謂口腔黏膜檢查

            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生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看有沒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不會疼痛,也沒有副作用。 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除早期找到口腔癌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予以適當治療,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並藉由衛教,勸其戒檳榔與吸菸,除可以改善部分輕微或淺層的病變外,還可以減少日後再發生癌前病變與癌症的風險。但所有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當身體出現任何異狀時,請儘速就醫檢查。檢查前,請先將口腔清洗乾淨。

    檢查結果異常該怎麼辦

            若口腔黏膜檢查出疑似癌前病變(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扁平苔蘚、疣狀增生等)或疑似口腔癌,請儘速至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或耳鼻喉科確診,並遵照醫囑每3-6個月定期追蹤1次。此外,要立即戒檳榔、戒菸與戒酒,並避免高溫或刺激性的食物。

    使用菸、酒、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機率

            吸菸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18倍;喝酒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10倍;同時吸菸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89倍;同時吸菸、飲酒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123倍。

     

    子宮頸癌篩檢簡介

            子宮頸癌現況 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101年癌症登記及103年死亡統計資料顯示,有1567人發生子宮頸癌及640人死於子宮頸癌,故子宮頸癌是婦女不可輕忽的疾病。 篩檢政策 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署提醒30歲以上婦女每3年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子宮頸抹片篩檢,建議每3年進行1次。可請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之醫院診所就診。 危險族群 凡有性經驗的婦女,尤其是早婚、生育子女多、性伴侶較多的婦女,更應特別注意,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是如何發生的 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致,感染後多會自行痊癒,僅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會於日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

            什麼是人類乳突病毒? 目前已知約有40種人類乳突病毒型會感染肛門及生殖區的皮膚及黏膜,而與子宮頸癌相關的高危險型別約有17種,其中第16、18、52、58等型別為台灣較常見的高危險型別,而引起尖形濕疣(俗稱菜花)的第6、11型屬於低危險型別。 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但對於子宮頸癌和生殖器疣,可以施以局部治療。

            何謂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最好方式。子宮頸抹片檢查過程簡單,大多不會感到疼痛,採檢過程,係將擴陰器置入陰道,再以小木棒或小刷子在子宮頸上,輕輕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塗抹於玻片上,經過染色後,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性的癌細胞存在。子宮頸抹片檢查之目的即是要找出癌前病變給予適當治療後,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 檢查注意事項檢查前要注意:

    (一)不要沖洗陰道
    (二)避免盆浴
    (三)勿放置塞劑
    (四)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
    (五)避開月經期間。

    受檢時,請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之醫院診所就診。 後續確診 由於子宮頸抹片是刮取子宮頸上皮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顯現異常,因此仍須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診斷和是否需要治療。

     

    一、乳癌流行病學

    依據最新年度癌症登記及死因統計資料,101年度計10,525名女性罹患乳癌,標準化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65.9,為婦女癌症發生首位,近十年間發生率上升56.9%;另,103年度計2,071名婦女死於乳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1.9,為女性癌症死亡第四位,近十年間死亡率上升8.2%,顯示乳癌對我國婦女健康影響甚鉅。

    二、乳癌防治政策

    乳癌可經由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5年存活率將近9成,國民健康署所提供之「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目前唯一經過大型臨床試驗,被證實能夠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的乳癌篩檢工具,可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世界衛生組織實證指出,婦女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2至3成的乳癌死亡率,故婦女平時即應養成定期篩檢的好習慣,才能在身體尚未出現症狀前,藉由檢查來提早發現潛在病灶,接受適當治療而重獲健康,切勿等到有症狀才來做篩檢。 此外,癌症防治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有乳癌變異型致病基因、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因此,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風險外,更應該從年輕時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

    三、乳房X光攝影檢查簡介

    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一種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約為0.7毫西弗)、高解析度透視乳房的技術,不需要注射顯影劑,只要將乳房放在儀器上,壓迫乳房,以固態感光元件將X光轉換為電子信息,原理類似數位相機,獲取的影像再由放射線診斷科醫師判讀結果,得知是否有鈣化點或潛在病灶;不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仍有他的限制,約有15%的乳癌是乳房X光攝影無法偵測到,所以即使檢查結果正常,在下次定期檢查前,如有發現異狀,仍應儘速就醫。

    四、篩檢何處去?

    國民健康署補助45-69歲婦女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如你有意受檢,請攜帶健保卡至通過資格審查之「乳房X光攝影醫療機構」受檢(醫院名冊可於國健署網站下載[首頁>健康主題>癌症防治>主題公告>相關核可醫院名單及表單]),或逕洽衛生所或健康服務中心。

    問與答:

    一、接受乳房X光攝影前要注意什麼?

    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要注意(1)檢查時,必須脫掉上半身的衣服,故盡量不要穿連身衣裙(2)不要於乳房、腋下塗抹除臭劑、粉劑及護膚霜等,因為會產生假影,影響判讀結果(3)攝影時,為獲取清晰影像,須緊壓乳房約5-10秒,會有輕微不適感,因此月經來前一週較不合適受檢。

    二、乳房X光攝影會痛,是正常的嗎?

    「會痛」是許多婦女對乳房X光攝影的說法,也是部分婦女害怕做檢查的原因之一。乳房X光攝影檢查過程中,為了要獲得清晰的影像,並減少輻射劑量,必須將乳房夾緊,以減少乳房組織重疊,才能清楚顯現病灶。現在新型的乳房X光攝影儀器已可大幅降低檢查的不適感;另外,也建議女性朋友們,在月經結束1-2週內做檢查(避免月經來潮時,乳房因荷爾蒙作用本即較為漲痛),同時在檢查前先做好心理建設,告訴自己,接受一時的不適感,換來個人健康及家庭幸福是非常值得的!在檢查時則較能欣然接受。

    三、乳房X光攝影檢查報告結果怎麼看?

    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報告,美國放射醫學會(ACR)已建立一套標準報告格式,稱為乳房X光攝影影像報告和資訊系統(BI-RADS,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將攝影結果報告分為六大類:

    如您的篩檢結果為異常,應儘速找有經驗的乳房專科醫師,接受進一步檢查,如乳房超音波、診斷性攝影或病理組織檢查,以確定是否為乳癌。經診斷確定乳癌,應依醫師指示,接受正規治療並定期返診追蹤。

    四、我都有作自我檢查,還需要做乳房攝影嗎?

    很多人以為自我檢查可以發現早期乳癌,但根據一項在中國追蹤長達11年的臨床隨機分配研究結果,乳房自我檢查並無法降低乳癌死亡率,反而會增加發現良性腫瘤,進而增加不必要的切片。另外,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 經過系統性文獻回顧,亦指出乳房自我檢查會發現許多偽陽性個案,導致婦女焦慮以及不必要的門診、影像及切片檢查,自98年起已明確表示反對教育婦女做乳房自我檢查,並建議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

    :::
    ▲開啟 ▼關閉